援引中国:电影如何塑造我们对中国的看法

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实际上,电影在为中国与世界其余地区交流政治和美学观念上,创造了一个共享的交流平台。如何理解这一点呢?吉娜·马切蒂的著作《援引中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探索的可能。

《援引中国》从审视当代电影中对中国的描绘入手,探讨了全球电影制作者如何在银幕上“援引”中国。这里的“援引”并不仅仅是以中国作为一种隐喻或者象征,与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关系并不大。相反,马切蒂强调的是中国在全球电影文化中的位置,尤其是如何通过电影引语将当前的电影与过去的政治运动和尚未解决的社会问题连接在一起,构成一场持续的、多方位的对话。

马切蒂在书中涉猎广泛,从中西间的电影遭遇到世界电影历史中的特定运动,以及影响了当今全球电影中“中国”描绘方式的关键电影。这包括流行娱乐、国际艺术电影、DV革命、视频活动,以及“电影节电影”的出现。例如,她首先探讨了当代华语电影,如杨德昌和侯孝贤的作品;接着,她分析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及其对中国第六代(如贾樟柯)的影响,以及法国新浪潮对与香港新浪潮和台湾新电影相关的电影制作人(如许鞍华和陈耀成)的影响。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长,电影制作人开始借鉴欧美公式,如李小龙和罗卓瑶的作品,以吸引新观众,并为地球另一端的新观众定义电影的乐趣。此外,马切蒂还讨论了电影节、女性电影制作人以及新兴观众在全球新电影世界中的角色。

总的来说,马切蒂的《援引中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以检视电影影响力作为一个动态和多向的过程。她的研究深入且具有理论深度,通过对单部电影的详尽且历史细致的研究,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全球电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本书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电影评论集,而是对跨文化影视研究的深度探索,对后现代与现代主义美学和政治,以及亚洲和欧洲艺术电影的深度反思。它为我们展示了电影如何创造出一个平台,使得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政治思想得以交融,使得我们能以新的眼光看待中国,看待全球电影文化。

无论你是电影爱好者,还是对全球文化交流有深入了解的学者,《援引中国》都会为你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它揭示了电影如何超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成为全球各地人们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同时也使中国更好地理解并接纳外部世界。

阅读《援引中国》,就是探索电影如何塑造我们看待中国,乃至世界的方式,是一次启发人心的学术之旅。在我们走向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的同时,这样的视角尤为重要。毕竟,电影,是我们理解和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

关于作者

吉娜·马切蒂是一位知名的电影学者,专门研究亚洲电影和跨文化电影研究。她的研究领域包括性别、种族、阶级和全球化在电影中的表达。她的作品既理论深入,又有广泛的电影视野,对全球电影文化中中国的地位提供了深入而独特的洞见。

马切蒂目前在香港大学任教,教授电影研究课程。她的其他作品还包括《亚洲电影:性别,国族,跨国影响》等。马切蒂的研究充满洞见,为我们理解电影如何塑造全球观众对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理解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视角。

海外书局/萧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