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申请季即将到来,仅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新一轮的申请就会正式启动。每一年都有大批的申请生为此焦虑和紧张。对于想要申请英国的顶尖学府,特别是G5和王曼爱华等学校,竞争在近几年变得愈发激烈,录取难度也在持续增加。不仅是211或985的学生,近些年连一些英国本地学生都感到巨大的压力,仿佛自己被市场所遗弃。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申请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失误,可能就会错失宝贵的机会。今天,我们要分享G5对中国申请者的一些建议,希望大家能够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一、核心专业成绩不够的
在英国,许多专业,特别是商科相关的,都会特别注重申请者在特定学科领域的成绩。他们会检查你在相关学科的成绩是否达到他们的标准,或者你是否修读了他们所要求的相关课程模块。不满足这些要求的话,可能会被直接拒绝。例如,曼彻斯特大学的发展金融专业就会检查你是否修读了与该专业相关的课程模块;他们的经济课程则会要求申请者在宏观和微观经济方面达到一定的分数。不只是曼彻斯特大学,很多其他的学校也都会检查申请者的课程设置。在G5的学校中,尤其是帝国理工学院,会特别重视你在专业课程中的表现。即使是非G5的学校,如KCL、华威大学、愛丁堡,也都会注重对相关课程的检查。
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申请量化专业的学生,如果他们没有量化背景,仅凭一个GRE或GMAT分数试图转换专业方向,常常会遭到学校的拒绝。因此,当选择专业时,学生应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专业背景是否足够强大。如果不确定,可以将成绩单作为附件,提前向目标学校的招生办公室咨询。
另一个普遍问题是文书。有的学生提交的文书过长,有的则过于模板化。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学生并没有自己写,而是选择了代写服务。代写的质量参差不齐,靠运气。找到质量好的代写可能会提升你的申请材料,但事实上,很多时候,低质量的文书反而降低了学生的申请成功率。
许多国内的学生在写文书时,常采用“一刀切”的策略,即使用同一篇文书投递给多所学校,只稍作修改学校名和专业名称。然而,这种方法忽略了每个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和侧重点。例如,在G5这类顶尖学校中,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帝国理工学院更注重职业规划,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则偏向于研究能力,而UCL则更为综合,入学门槛相对较低一些。想要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确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事实上,不仅是G5学校对文书的要求很高,非G5的学校如王曼爱华,以及像利兹和格拉斯哥这样的学校现在也非常重视文书。如果文书写得不合格,可能会被要求重写,或者直接遭到拒绝。
文书写作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展现自己,而最有效的策略是展示你和学校的共赢关系,让学校认为录取你是对他们有益的。比如,对于帝国理工学院,他们更希望学生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毕业率和就业率,以及强化校友网络的影响力,这是他们所追求的核心目标。而像王曼爱华这类学校,则更加注重学生与专业的匹配度以及学生对于专业的理解深度。
此外,英国的大学普遍不鼓励学生随意跨专业。与澳洲不同,澳洲如果学生在某些课程中不及格,可以选择重修。但在英国,如果你的背景不符合专业要求,学校会直接拒绝你。这是因为他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生可能无法应对新专业的课程压力。例如,我曾指导一个西浦的学生,他的成绩在金数学中名列前茅,但申请了kcl的Risk Analysis, Disasters and Resilience专业后被拒绝了。尽管拒绝理由是竞争过于激烈,但在进一步交涉后,课程主任表示担心专业内容差异过大,可能不适合该学生,因此作出了拒绝的决定。
关于专业匹配问题,很多学生其实是清楚自己与目标专业可能并不完全契合的,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进入像KCL这样的知名学校。因此,如果你确实决定跨专业申请,建议在文书中明确阐述为什么你认为自己适合该专业。你可以在个人陈述(PS)中提及,或者额外附上一份详细说明,与PS一起提交给学校。
尤其是那些学习英国文学或商务英语等专业的学生,他们通常对自己的主修专业失去了兴趣,也不希望转向教育或TESOL等领域。很多人希望能转向商科,尤其是金融方向。但这样的申请常常遭遇困难。因此,在申请前,确实需要仔细考虑和权衡。
总结来说,很多表面上背景优秀的学生,如来自985大学、平均分数很高,却因为细节问题屡屡受挫。有的学生在被拒后自认为是因为“资历过高”,但实际上,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未能注意到的细微之处出了问题。英国顶尖学校的数量并不像美国那么多,面对有限的资源和海量的申请,每一个细节都显得至关重要。
对于那些渴望进入英国名校的学生,不仅要在录取率、申请总人数、专业契合度上有所准备,文书的打磨也同样重要。尝试亲自参与申请过程,而不是完全交给他人。这样,你对整个留学流程的了解会更深入,也更容易避免一些潜在的问题。在申请留学的过程中,真正投入的努力会带来更大的收获。
海外督導|留學移民
微信overseasus